“救急难”互助社纾困解难暖人心
“王叔,村里了解到您家遇到困难了,这是‘救急难’互助社给您的救助金。”近日,青阳县乔木乡东源村民政专干来到村民王云昌家中,为其送来救助金以应对燃眉之急。
王云昌年事已高,身患多种疾病,老伴患有肢体二级残疾。今年8月,王云昌意外摔倒,身体状况急转直下。村民组组长将其情况反映后,村民政专干第一时间上门走访并送上救助金。“非常感谢党和政府,在我家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,经过治疗,我现在身体好多了。”王云昌说。
为解决群众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突发性、临时性、紧迫性问题,增强困难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,从2023年3月开始,我市各村(社区)陆续成立“救急难”互助社,以实际行动织密扎牢社会救助保障网,为辖区内的困难群众送去温暖与希望。目前,全市已成立村(社区)“救急难”互助社683个、乡镇“救急难”互助社联合会56个,共筹集资金3164.3万元,累计救助3995人次,使用慈善帮扶资金278.45万元。
家住东至县龙泉镇新屋村的汪文彬患有左肾恶性肿瘤,家里还有年近八旬的父母需要赡养,生活十分困难。新屋村两委得知情况后,第一时间通过村“救急难”互助社送上1000元救急。
为把好事办好,乡镇(街道)通过“救急难”互助社联合会,对本辖区的村(社区)“救急难”互助社进行管理,并为其提供资源支持、项目承接、资金代管、人员培训等服务。在此基础上,探索建立集政府财政补助、集体经济支持、社会捐赠于一体的急难救助资金筹集机制,争取专项资金为每个互助社一次性补助1万元,并动员有条件的村(社区)利用集体经济支持互助社建设。
“各村(社区)主动对接驻地企业、个体工商户、种植养殖大户,动员爱心人士和村(居)民参与互助社资金筹集,在安徽慈善总会、中国社会事业基金会等公益募捐平台发布‘幸福家园’村社互助项目和互助基金项目,为‘救急难’互助社常态化救助帮扶提供资金支持。”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刘秀红说,我市将进一步完善“救急难”互助社规范运行机制,强化救助资金筹集、使用、管理,紧贴救助需求,主动、精准、高效地开展“救急难”工作,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、有效救助,切实为群众办实事、办好事。